全民健康保險醫療品質資訊公開網-民眾版示意圖
認識消化性潰瘍
▍衛教園地(點選圖示認識消化性潰瘍)
 
認識消化性潰瘍
消化性潰瘍簡介
什麼是消化性潰瘍
檢查潰瘍方法
消化性潰瘍的治療
消化性潰瘍與幽門桿菌
幽菌的治療
「藥物交互作用」注意事項
潰瘍患者的飲食注意事項
潰瘍患者的飲食原則
何謂溫和飲食
日常照護
 
▍什麼是消化性潰瘍
消化性潰瘍是指胃、十二指腸的黏膜損傷,發生於胃時,稱為胃潰瘍;發生於十二指腸時,稱為十二指腸潰瘍。

過去潰瘍成因一直認為是胃酸過多所致,直到1982年澳洲內科醫師巴里•馬歇爾偶然發現胃黏膜上滋生了一種狀似螺旋的桿菌, 而且是唯一能存活於高酸環境、胃黏膜上的細菌,其所分泌的酵素會導致胃及十二指腸黏膜不等程度的傷害。

為了證明這項發現,馬歇爾甚至親自大量吞食含這類螺旋狀桿菌的湯汁;不到三天, 即出現嚴重上腹痛、噁心、嘔吐、甚至食慾不振等症狀,證實了幽菌與潰瘍形成的相關。
 
▍病因:
內在因子—
(1) 胃黏膜抵抗力不足、胃黏膜局部缺血或胃黏膜上皮的再生能力 不足等。
(2) 胃酸分泌過多、胃蛋白酵素分泌過剩。

外在因子—
(1) 幽菌感染。
(2) 藥物如非類固醇發炎止痛劑、阿斯匹林等藥物對胃黏膜的破壞。
(3) 飲食習慣不良,如暴飲暴食、未定時定量進食、常吃刺激性食物。
(4) 抽菸、酗酒。
(5) 精神壓力和情緒不穩定。
 
▍症狀:
 
(1) 潰瘍處引發的上腹部疼痛。
(2) 部分患者感覺有燒灼感、悶痛、脹痛,一餓就痛,有時甚至達劇烈的程度。
(3) 大部分患者有噁心、嘔吐、吐酸水、食慾不振症狀。
(4) 嚴重者有解黑便、吐血、腹部絞痛與因幽門阻塞而嘔吐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