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肺炎
肺炎是單側或雙側的肺受到微生物的感染而發炎,致病微生物可能包括細菌、病毒、黴菌和寄生蟲等,最常見的是病毒及細菌感染。
微生物會藉由口、鼻、眼而進入身體裏面,若此時身體免疫防衛系統無法抵抗,微生物可能會侵入呼吸系統進而產生肺炎,嚴重時可能會危害生命。
肺炎的症狀,從輕度至重度差異相當大。典型的肺炎症狀包含發燒、發冷、咳嗽、呼吸或咳嗽時胸痛、痰液變多變黃變濃、疲倦以及呼吸困難、不安等。
影響症狀嚴重程度的因素很多,例如感染菌種類型、年齡、感染前的健康狀態等都會影響肺炎的嚴重程度。
肺炎的類型依致病的病原體類型及病人感染時所處環境可分為三大類
(1) 社區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在社區等非醫療院所環境內感染的肺炎即稱為社區性肺炎,是最常見的肺炎類型。可能原因包括:
細菌性肺炎:
最常見為肺炎鏈球菌和非典型致病菌(包含黴漿菌、披衣菌等)或流行感冒嗜血桿菌所感染,造成肺臟因感染出現化膿性滲出物,使肺泡空腔阻塞,引起肺葉性或支氣管性肺炎。
病毒性肺炎:
包括因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等所感染。
非細菌性肺炎:
如黴菌或原蟲肺炎等,常見於免疫力較弱或慢性病的人。
(2) 院內感染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
指在入院 48小時後所發生的肺炎,或前次住院出院後14天內所發生之肺炎,例如在手術後才產生的肺炎等;院內感染肺炎最常出現於使用呼吸器的病人(即呼吸器相關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或入住加護病房因而感染肺炎的病人。
(3) 健康照護相關肺炎(Health care-associated pneumonia):
在肺炎發病前90日內曾在急性病院住院大於二天以上者、或住在安養院或長期照護機構者、或在30日內曾接受針劑抗生素、化學治療、傷口照護的病人、或長期進出透析中心接受洗腎治療的病人所得到的肺炎。
幼兒、老人或免疫系統較弱的人為肺炎之常見高危險族群。
建議勤洗手,不要用手觸摸口、眼和鼻,流感流行期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保持社交距離、戴口罩、接種流感及肺炎鏈球菌疫苗等方能預防感染肺炎。